7月10日,北京大学心理学研修班如期开班!
心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无论是理解自己、改善人际关系,还是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学都能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第一课《心理咨询与操作技能》
赵然
中央财经大学心理系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央财经大学企业与社会心理应用研究所所长
国际员工帮助计划协会(EAPA)中国分会主席
美国 University of Illinois 和 Wayne State University 访问学者
中国心理学会员工心理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公职人员健康管理分会副会长
学习心理学的核心“了解潜意识”,不触动成年人的潜意识,讲大道理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企业制度容易建立,组织架构容易调整,但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却非常困难。潜意识决定人的性格特征、情绪、思维归因、行为方式等人格倾向。
第二课《社会心理学》
张智勇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副秘书长。
研究教学领域:讲授《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心理类课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概论》、《管理技能开发》、《薪酬管理》等管理类课程。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相关,还与其过去的经验和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第三课《犯罪心理学》
马皑
中国心理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国内法律心理学、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马教授首先介绍了司法心理学的学科属性、学科位置以及学科起源等。其次,说明了心理学在司法心理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各种与司法心理学相关的评估、预测、干预和实践等。最后,结合大量的实例阐述了司法心理学的工作性质,通过具体翔实的案例,深入介绍分析了心理学研究在司法人员调解案件中的沟通与态度转变、群体性事件和人质危机谈判、犯罪心理分析、测谎技术、审讯技术、罪犯心理矫正技术、以及被害人研究和法官决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应用。他的讲座内容高屋建瓴,将心理学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讲的淋漓尽致,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及其前沿问题。
第四课《积极心理学》
毛利华
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工会主席;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 远比对积极方面得分研究要成功。它反映了很多人类的缺点、短处、过失,而很少关注人类的潜能、长处、实际愿望或心理高度 好像心理学自愿固步自封,局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半。“如果我们对关于人类的心理学感兴趣,我们就应该使用自我实现的人,心理健康的人,成熟的人和基本需求已经满足的人作为研究对象”。
第五课《发展心理学》
金灿灿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硕博就读。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康复心理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理事。
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人类生命周期的心理变化的学科。他通过研究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发展过程,从而改善应对发展障碍的干预和治疗方法。
课余之间:
北大独具的人文氛围也是吸引众多学生的关键所在。在北大,我们能够品味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人文气息。如校园中央的博雅塔,塔上的楹联“敷文若植、兴言若林、修身若岩、有德若磐”传递着博雅文化的精神,让学生注重修身养性,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通过这次研修班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