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下半年以来,戴尔(中国)多名高管的忽然离职投奔对手,令外界对戴尔在中国市场下一步的发展增添许多猜测的空间。
2006年6月,因为业绩不理想,格兰仕空调原副总经理朱开云与原业务部副总监兼中区总监陈强离职,令格兰仕空调发展又添变数。
2006年5月,在AMD咄咄进攻下,由于无法完成既定的市场目标,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赖一龙递交辞呈,离开了他所熟悉的中国市场。
2006年2月,深圳发展银行洋董事长韦杰夫,因无法处理好经理人的职业化管理和大股东追求利益化之间的矛盾,被迫离职。
…………
短短数个月时间,多名主管市场的著名企业的高级经理人相继离职震动了业界。2006年以来,离职高管的密度、人数以及相应带来的震荡波是前所未有的,以致有人将2006年称为高管离职年。而高管离职的背后,正是因为一些超越经理人能力范围的“任务黑洞”在作祟。
虽然人才流动乃正常现象,但是众多位高权重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在短时间内相继挂职而去,或黯然神伤或空叹无奈,除却某些个人原因之外,必定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左右着。这种力量好像宇宙中那个有着巨大吸力黑洞,只要在此黑洞之上,武功再高强的人也难免失败的命运,这就是一个“任务的黑洞”——由于一些目标设计的错误或天生缺陷抑或者受外部力量的制衡,任务的承载者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实现被强加的目标,就如深圳发展银行的董事长韦杰夫,无法平衡其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决策范围与大股东新桥投资之间的利益需求,最后不得不败走麦城。
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对利润率的追逐,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特别是主管市场的“营销经理人”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企业的要求与市场发展趋势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落差,如企业可能会要求短时间内见销量,而市场发展往往是必须先打响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销量才能相应提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往往会造成营销经理面临着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如果目标的制定圈定了营销经理要有产品销量大幅度提高的责任,而却没有赋予他为达此目标可以调动公司相应资源的权力,这种目标无疑就是一个“任务黑洞”——由于受到许多潜在力量的限制,目标执行者根本无法完成制定者给予地“光荣使命”。正因如此,“任务黑洞”吞噬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才。
五大“任务黑洞”吞噬职业经理人
任务黑洞在很多企业都普遍存在,这并不是说经理人自己喜欢揽下一些不可能的目标,而是“被逼”的。从前面所说的深发展、英特尔、格力等著名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的轮流下马与变换,我们可以看出“任务黑洞”对经理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肃杀意味。纵观业界,五大“任务黑洞”正在不断绞杀着许多职业经理人的成功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