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9064501@126.com 13439064501

如何防止通货紧缩发生?

证券时报网 任寿根 2024年03月05日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对通货紧缩的认定,CPI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就是通货紧缩。中国CPI并没有出现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所以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通货膨胀率偏低,应引起警惕。

任寿根

经济学家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通货膨胀不好,但通货紧缩可能更坏。美国在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过通货紧缩,1896年平均物价水平比1880年低23%,20世纪30年代初期出现的通货紧缩则反映了美国经济已经陷入大萧条。日本自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出现长期的通货紧缩或至少是超低的通货膨胀率,陷入长达超过30年的经济衰退。可见通货紧缩与大萧条、金融危机密切相关。当一国经济发生通货紧缩时,该国经济以及居民财富增长等方面会表现很差。此外,通货紧缩有利于债权人,而对债务人不利。

通货紧缩经济危机泡沫经济

有人说,2023年中国可能又要进入通货紧缩时期了。为什么有人持通货紧缩的观点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3月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1月至3月CPI同比上涨1.3%;3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环比持平,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这与英美等国的物价情况形成反差。美国2023年3月CPI同比增长5%,其中主要源自住房租金等上涨。英国2023年3月CPI同比涨幅为10.1%,主要源于工资增长超过了6%、食品和非酒精饮料通胀率超过了19%(1977年以来最高水平)以及住房租金、电力、天然气等价格上涨,而造成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为面包、巧克力、糖果和热饮的成本创纪录上涨所致。德国2023年3月的通胀率尽管低于1月和2月的数据,但仍然达到了7.4%。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对通货紧缩的认定,CPI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就是通货紧缩。中国CPI并没有出现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所以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通货膨胀率偏低,应引起警惕。

按道理,中国第一季度通胀率不会偏低。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有一种为输入型通胀,即境外发生通货膨胀,引起进口原材料和消费品价格上涨,导致境内发生通胀。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欧美等经济体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中国不仅没有发生输入型通胀,而且通胀率偏低。此外,按照货币数量论,中国的通胀率也不会偏低。自次贷危机之后,中国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2023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_[2])余额突破280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这是连续3个月M_[2]同比增长超过12%,创近七年新高。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的学者为法国重商主义学者鲍丁,而18世纪哲学家、经济学家休谟为货币数量论集大成者,建立了货币数量论的完整体系。休谟把经济变量分为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两类,可称之为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是指用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真实变量是指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根据古典二分法,货币不影响真实变量,这叫货币中性。马歇尔、庇古和费雪继承和发展了货币数量论,进一步揭示了货币供应与物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里德曼完全接受了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假说,并成为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费里德曼继承了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衣钵,指出从长期看货币大量供给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自次贷危机以来,中国持续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2023年第一季度货币供给量较大,相应该季度的通胀率应该较高,但实际通胀率偏低。对于这种现象,货币数量论已无法解释。

自次贷危机至2022年年底,同样也发生了类似的无法用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解释的经济现象。新兴货币数量论将经济体系划分为实体经济体系和泡沫经济体系,并依据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经济分离理论(实体经济与泡沫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起发生了分离,已形成各自循环的局面),进而指出,在泡沫经济繁荣时期,大量货币进入楼市、股市等,即楼市、股市等吸纳了大量货币,而房价上涨、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上涨不计入CPI,所以,尽管自次贷危机之后,大量货币被供应,但通胀率并不高。

但新货币数量论以及德鲁克的经济分离理论已经解释不通中国2023年第一季度通胀率偏低的情况了。依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52.8%,土地增值税下降18.7%。这说明资金未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流入楼市、股市等泡沫经济领域。资金是不是流向了消费领域了呢?2023年第一季度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了23.3%,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了22.2%,其中国内消费税实质上是一种特别消费税,主要在一定的环节针对烟、酒、贵重首饰等特定消费品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从某个侧面说明资金没有大规模进入消费领域。资金也没有大规模流向境外,因为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未出现大幅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未出现大幅减少。

那钱去哪里了?资金被企业和居民存起来了。2023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近10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7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近130万亿元,人均存款突破9万元。

为什么企业和居民都把钱存起来?核心的问题是预期问题。凯恩斯提出储蓄等于投资。其逻辑在于,从供给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消费+储蓄;从需求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据此得出:储蓄=投资。这里隐含一个重要假定,即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但当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不好时、当投资者缺乏信心时,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大量资金将沉淀在银行中,经济就会出现衰退和萧条,通货紧缩就会发生。由于美国和瑞士出现银行危机,中国企业和居民对外部经济环境存在担忧,对未来的预期不佳,将大量资金存储在银行。

怎么彻底改变企业和居民预期呢?关键在于要毫不动摇地实施以内循环为主导的双循环战略。

(作者系经济学者)

任寿根

任寿根 经济学教授,凤凰卫视特约财经评论员

主讲课程:《寻找周期性机会下的优质资产》《全球金融管理及风险控制》《经济形势与企业投资战略》《投资环境及投资战略》 《读懂股市楼市趋势,探索产业经济未来》《现代管理科学》《全球金融管理及风险控制》
常驻地:深圳     预约授课:13439064501 陈老师

任寿根老师观点
任寿根:金融危机、货币危机与经济危机辨析
任寿根:金融危机、货币危机与经济危机辨析
经济危机是指整个经济体系出现崩溃,生产严重过剩,它侧重于实体经济领域的危机和崩溃,即大量实体经济企业倒闭,失业率猛增。任寿根..
任寿根:经济政策应高度关注“预期力”
任寿根:经济政策应高度关注“预期力”
任寿根(经济学教授、西方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经济主体的一切投资活动都是从心理活动开始。经济学很早就注意到心理活动与经济活动的..
应密切关注“短中波周期”
应密切关注“短中波周期”
课程背景1、近两年经济形势;2、国家未来的政策趋势;2、企业在近两年应如何发展;4、房产税改革对房价有何影响;5、粤港澳大湾..
菲利普斯与菲利普斯曲线: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政策走向
菲利普斯与菲利普斯曲线: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政策走向
当前美国通货膨胀率达到7.5%,创1982年2月以来新高,美国采取加息等措施应对通货膨胀。实施这种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产生何种负..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根源: 未实现正向“双循环”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根源: 未实现正向“双循环”
中国应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性转变,加速推进正向“双循环”,应将实施正向“双循环”作为重要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
美国为何要冒金融危机的风险而加息缩表?
美国为何要冒金融危机的风险而加息缩表?
美国通胀什么时候会得到解决呢?关键看泡沫经济什么时候破裂。通常的观点认为,此次通胀是供应链环节出了问题、需求端复苏以及大宗商..
如何防止通货紧缩发生?
如何防止通货紧缩发生?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对通货紧缩的认定,CPI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就是通货紧缩。中国CPI并没有出现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所以中国..
任寿根主讲课程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