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组织结构与职位这个领域的文章,我在五年前的时候,连续写了近六万字。但最近在客户这儿梳理各部门组织结构和职位设置的时候,大家还有很多的困惑。确实,关于组织结构,大家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没有想到组织结构会是一门科学,有这么多知识和要点;熟悉的是,大家经常听到并且实践于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借助这次帮助客户梳理结构和职位的机会,再次简要说一下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1. 按照美国企业史学家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的观点,组织结构跟随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就应该设计什么样的组织结构,以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结构设计及优化的前提条件。
2. 组织结构有公司级和部门级两种表现形式。涉及到公司级的结构设计与优化,一定是和公司的战略紧密连接的。在设计公司级组织结构的时候,首先涉及到结构的类型,包括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分子公司或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绝大多数的小型组织更多选择是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大型组织基本上都会选择分子公司或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还有一些组织,规模不是很大,但产品类型较多,且重视产品的研发与创新,通过产品驱动来管理和经营组织,这类企业会选择矩阵型的组织结构。
3. 一般情况,企业由于规模小,基于成本以及关注的重点领域,很多职能还不够丰满,一些职能处于培育与发展时期。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这些职能开始强劲的显现出来,并且是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之一。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企业发展的初期,其职能是偏弱的,主要行使一些调转入离的非常基础的人事功能,还远远达不到支持企业业务目标实现的功能。这种情况下,人事职能和行政、信息化等职能一起,都放置在综合管理部。但随着组织的不断扩张和发展,该项职能的重要性开始体现,于是该职能逐渐的壮大,并最终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部门。这方面的情况,也属于公司级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的范畴。
4. 此次帮助客户梳理组织结构,属于部门级组织结构的梳理范畴。但在梳理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和信息的收集,也能感受到一些职能开始强劲的显现出来,独立而成立部门已经变得可能。当然,是否需要独立出来成为一个部门,则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路径情况综合进行判断。事实上,一些职能是否需要独立成为部门,并没有一个标准。大多数公司新部门的成立,基本上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被迫成立的。所以组织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滞后于经营发展。
5. 无论是公司结构还是部门级结构的优化 ,都需要澄清的一个现象是,组织结构只具有现实性和当期性,不具有未来性。但很多管理者喜欢把未来的结构放入到现在,从而影响到人员的编制与当期的经营思路。除非刻意需要设计一个基于未来战略的未来的结构。否则即使是战略发生重大调整、流程需要重新再造,这时涉及到的组织再设计,也不太会涉及到未来性,依然只具有当期性和现实性。
6. 部门结构与岗位的梳理,涉及到几个要素:部门分组、管理幅度、汇报关系、岗位设置、岗位名称、结构的稳定性等。下面分别说明这些要素。
② 管理幅度:是指直接管理的人员数量。现在组织结构设计的趋势是扁平化,一般情况,一个管理者管理的直接下属数量,5-8个。一些管理者喜欢设计多层级的部门组织结构,造成管理层级多且管理者也多,这种太过科层的组织结构,不利于内部信息的沟通与传递,且会形成很封闭的亚文化。
⑤ 岗位名称:要能一眼看到该岗位就能大致知道它的工作性质,因而岗位的名称要规范化。名称要有定语。例如,工程师,规范成研发工程师。随着组织扩大,专业化程度提升,还会分裂成正极研发工程师等等。
总之,组织结构的设计与优化,里面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也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基于经验综合研判是否需要分裂和扩张组织结构。否则,结构的优化太过滞后,会影响到经营目标的管理。